城乡产业融合实验室
 
站内搜索: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乡村振兴咨政要报 | 研究成果 | 社会服务 | 学术交流 | 开放基金 | 研究团队 | 联系方式 
最新公告
· 城乡产业融合实验室网站正式运营,请大家指导!    2020/10/14
 

专家视角

当前位置: 首页>>专家视角>>正文
 
彭锦星:加快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提高“菜篮子”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建议
2024-04-23 09:21  

随着天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加速向工业、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转变,农业生产人员老龄化、农业生产人员断层、劳动力成本上升、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凸显,严重制约了天津菜篮子产业发展。从全球农业发展来看,现代化农业正处于机械自动化向信息智能化发展的转型期,以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智能识别、农业物联网与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核心的智慧农业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存在问题  

1.设施农业的整体科技发展水平有待提升,单位产能不高,智能农机装备维护成本高  

我市设施结构简易,环境控制能力、生产管理很大程度上还依赖经验,与标准化生产管理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我市设施农业产品生产量严重依赖面积支撑,生产技术与日本水平差距较大,从事农业人口比例偏高,农业生产效率偏低。智能农机装备存在更新迭代快、淘汰率高、零部件易坏、维修成本高。  

2.设施农业经营规模小,经济效益偏低  

我市土地生产经营模式主要是以户为单位家庭承包经营,设施农业规模较小,规模效益差,对设施农业高投入和高风险的承受能力弱。产品市场不稳定,与销区供货渠道不畅通,不固定;产业链条不完善,生产管理、技术推广与质量监督难度大;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加工、营销、信息等服务跟不上。目前我市设施农业总体效益不高。  

3.农业智能装备投入不足  

近年来,我市设施农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但农业智能装备发展不理想,由于我市对农业财政预算总额比例偏小,农业投资明显不足,农业环境控制水平较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产品品质和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严重影响农田基本建设、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  

4.农机农艺融合少、配套差,机械推广进程慢  

一方面蔬菜种类繁多,生产环节多,栽培模式多,农艺非常复杂,大多数蔬菜种植地块小而分散,设施蔬菜园区大多在设计上忽视了机械化作业需求,园区布局和大棚设施空间小、标准性差,普遍存在“路难走、门难进、边难耕、头难掉”的现象。再加上目前制定或发布的一些区域性典型蔬菜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尚存在蔬菜种类间不呼应、生产环节间不配套、不同区域间不统一、各类标准间不衔接甚至相矛盾等问题,实际操作性不强,不利于蔬菜机械化作业的开展。另一方面,移栽、收获、运输等关键技术方面尚未取得实际突破,作业机具少,机具适用性和可靠性差,各生产环节和生产厂商间的作业机具不配套,不同蔬菜基地和蔬菜种类之间机具难以互通互用,造成现有农机无法满足当前农艺的要求。  

5.作物种类多、差异大,种植制度不规范  

蔬菜各生产环节对机械要求千差万别,蔬菜种类繁多,工程复杂,机械化技术在各环节的应用程度也有所差异。  

6.农业从业人员对智能装备的需求意识不足,产业集群效应与人才高地优势发挥不够,涉农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建设滞后  

由于我市农业从业人员多数是年龄较大,知识水平较低,高新技术接收能力弱。对农业智能装备不能很好地理解,需求意识不足。我市有天津市农科院和天津农学院等涉农科研院所,曾有为数不多的蔬菜院士侯锋院士。近年来由于缺乏政策引导,人才高地优势发挥不够,相关产业没有形成聚集性效应,缺乏标志性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加快急需紧缺涉农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和科技攻关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对策建议  

1.加大设施农业科技投入,提升单位产能,降低智能农机维护成本  

加大我市设施农业科研投入,交叉融合环境控制、管理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赶超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实现弯道超车。加快推广设施农业装备机械化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单位产能。农机企业应形成统一标准,提升常规配件通用性,加强售后服务,减少维修成本。政府引导或组织农机企业建立维修中心,农机具保养上,如购买保养用油等方面,给予适当补贴。  

2.建设设施农业产业园区,提高经济效益  

政府主办建设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建立园区和农户的利益共同体。提升规模效益,提高农户对设施农业高投入和高风险的承受能力。稳定产品市场,与销区建立相对固定的供货渠道,对接大市场,大流通;完善产业链条,建立统一的生产管理、技术推广与质量监督体系;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产业联盟,培育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地、批发市场、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提升加工、营销、信息等服务。提升我市设施农业总体效益。  

3.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加大科研投入和宣传力度,研制适合我市现状的农业智能装备  

争取政策支持,资金支持,通过政府政策导向、建立智能农机发展专项基金等,激发多层次主体参与智能农机投融资,构建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以企业投资为主体、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和民间资本广泛参与的投融资模式。制定专门的智能农机技术产品政策性购置补贴或作业服务补贴转移,减免农村地区的移动通讯、数据传输费用。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和宣传、推广力度,大力示范推广设施农业智能装备技术、农业环境调控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作物信息管理技术,使先进的智能装备和信息服务手段加速进入农机推广领域,让更多的人认识和应用农业智能装备,让农业智能装备更好地与农艺相结合,为现代农业服务。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方面都在面临转型升级,农业智能装备的应用也要适于发展需求,因地制宜,不要一味的追求模仿国外先进智能设备,而要根据我市农业的实际情况,研制适于我市农业生产发展的相关装备,重点主要发展这几个方面:设施农业物理环境参数的信息采集技术;作物生长过程物理信息实时监控、采集和处理技术;各种作物生长生理智能建模系统,发展精准农业,促进智能装备为现代农业所用。  

4.加大机艺融合力度  

设施蔬菜的生产设施、农机和农艺技术要协同发展,有机结合。要从简化栽培、“宜机化”的农艺要求出发,积极试验、探索、推广宜机化设施蔬菜生产模式,研制推广先进、高效、适用的农机装备。另一方面,要从农机装备条件出发,不断改进完善农艺栽培措施和标准化生产模式,实现机械化、智能化生产方式与现代化栽培农艺措施深度融合。  

5.打通各关键环节,制定系列化的种植规范与标准  

根据我市实际情况,优选几种典型蔬菜,可以针对不同蔬菜种类的农艺要求、当地土壤气候条件和种植习惯和具体情况进一步优化作业规程和完善农艺标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多种蔬菜的全程机械化智能化试验示范,扩大技术应用范围,降低各个关键环节的作业成本。制定系列化的种植规范,并引导农机生产企业对照各个系列的农艺参数进行机具适配,最终实现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  

6.加大对农业从业人员培训与再教育,加快涉农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建设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知识的支撑,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扶持一批专职农业院校,培养一批拥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的农业从业人员,建立人才吸引机制,鼓励专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建设。加强重点产业人才需求预测,结合新时代人才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科技创新规律,加快农业机械、农业机器人等紧缺人才培养。培育涉农双一流高校、整合涉农科研院所,建议合并天津农学院和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组建新的天津农业大学,冲击双一流建设高校。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鼓励高校积极吸引设施农业相关专业优秀人才,组建设施农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产业联盟和海河实验室,汇聚海外高层次人才参与设施农业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  

作者:彭锦星,天津农学院工程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天津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员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天津农学院 城乡产业融合实验室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津静路22号  邮箱:cxcyrh@tjau.edu.cn